欧洲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和去年报道的传播于亚洲的病毒类型相似,这对家禽行业造成了重大威胁。而且黑海沿线资源贫乏的国家和东大西洋迁徙路线上的野生鸟类将带来更大威胁。
目前,禽流感在欧洲的肆虐威胁到了全球家禽行业,而资源贫乏国家的家禽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H5N8病毒对家禽而言是高致病性的,最佳措施是改善其生物安全水平并运行疫情监测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警告称,在欧洲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和去年报道的传播于亚洲的病毒类型相似,这对家禽行业造成了重大威胁。而且黑海沿线资源贫乏的国家和东大西洋迁徙路线上的野生鸟类将带来更大威胁。
德国、荷兰和英国已经确认在其家禽农场发现了H5N8新型禽流感病毒,德国当局也已在野生鸟类体内检测出H5N8病毒。
2014年初,中国、日本和韩国均公布了家禽、候鸟以及水禽感染H5N8的疫情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专家称,在很短的时间内,三个欧洲国家在野生鸟类身上以及各自不同的家禽生产系统中都发现H5N8病毒,这表明野生鸟类可能在传播病毒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尚未确认H5N8可以传染到人类。但是,这种病毒对家禽而言是高致病性的,造成大量的鸡只死亡。该病毒也能感染野生鸟类,而且感染的鸟类发病迹象不明显。从其他的流感病毒可以了解到,野生鸟类能够将病毒携带很远的距离。
如果兽医防疫工作条件有限的国家中生物安全条件较差的家禽系统遭到该病毒侵袭,会对这些国家脆弱的国家经济和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国家防止病毒影响的最佳措施是鼓励改善其生物安全水平并运行疫情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能及早监测到疫情并使兽医服务进行快速应对。
新型病毒向全球发出警告,禽流感病毒在不断演化和侵袭,给公众健康、食品安全和营养造成潜在威胁;给家禽农户脆弱的生计和国家的经济贸易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异常警惕,同时不断进行稳步的控制工作,为防疫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H7N9并未引发大量家禽患病症状但难于发现,更有必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表示,本次在中国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并未引发大量家禽展示出患病症状,使其具有难于发现的特点,因此更有必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粮农组织指出,包括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内的一些病毒会导致大量家禽患病和死亡,引起人们的警觉,但近日在中国出现的新型H7N9病毒并未展示出这样的特点,因此即使病毒已经开始散播,饲养者和其他相关人员也无法及时察觉。
在医学界对这种新型病毒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同时,粮农组织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确保所有鸟类和牲畜与居民区分开;使野生鸟类远离家禽和其他动物,并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和牲畜分类圈养;及时向防疫部门汇报病死家禽、家畜的情况;不食用、转让或出售病死禽畜;只食用经过充分烹煮的肉制品;勤洗手;如果在接触过禽畜之后出现症状,立即寻求医生帮助。
针对禽畜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批发及交易市场等的禽畜饲养、捕捉、屠宰、储藏、运输、交易和经营人员为H7N9禽流感高危人群的实际,畜牧兽医总站的专家提醒养殖户,应该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控H7N9禽流感。
严格日常消毒。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场区周围环境、孵化厅(器)、禽舍笼具、器械用具及服装鞋帽等进行严格消毒;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饲养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尽量减少进出养殖区域的次数。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区域。
所有进出人员都要严格消毒,并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严禁活禽交易市场未售出家禽返场;尽可能封闭饲养家禽,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野生禽鸟与家禽接触;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发生疫情或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现象,应及时上报;病死畜禽严格无害化处理。相关畜禽发生疑似禽流感疫病时要立即隔离、封锁,及时报告,按要求捕杀焚烧疫区内的所有禽类。